單價: | 999.00元/件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直轄市 上海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2-17 02:50 |
最后更新: | 2023-12-17 02:50 |
瀏覽次數: | 160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江西西門子模塊總代理商有工控產品發展的過程均是進口替代的過程,近年來,我國本土自動化產品價高性價等優勢市場份額穩步提, 2009 年本土品牌市占率24.8%,到 2016 年市占率已達 35%,增長超過 10%。 國內工業自動化行業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歐美和日資品牌技術水平高,品牌優勢明顯。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升級,我國目前已步入智能制造裝備快速成長期, 國內工業自動化企業在成本、定價、分銷、細分市場擴展、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具備靈活性上的比較優勢, 逐漸在 OEM 細分領域取得優勢。在目前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傳統需求市場放緩的情形下,投資者不妨提前布局新興產業,加大在新興市場需求產品的研發投資,在未來獲得競爭優勢?;诠I自動化控制較好的發展前景,預計2019年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整體運行態勢等,接著分析了中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行業市場運行的現狀,介紹了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市場競爭格局。隨后,報告對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后分析了中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中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江西西門子模塊總代理商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鄧志雄局長《在新常態下做好中央企業規劃發展工作的思考》中更是把科技創新形容為央企規劃發展工作中“一體兩翼”模式中的一翼。工業控制產品是工業控制的基礎,其研發應屬于基礎研究范疇。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辈⒁蟆暗?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PLC),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采用可以編制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該按易于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江西西門子模塊總代理商
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中使用了大量的中間繼電器、時間繼電器,接線復雜,故障點多,可靠性低,難以完成復雜的控制需要。PLC用軟件代替大量的中間繼電器和時間繼電器,僅剩下與輸入和輸出有關的少量硬件,接線可減少到繼電器控制系統的1/10以上,能夠滿足復雜的控制邏輯需求,可靠性及可維護性也大大提高。
PLC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從技術上看,眾多高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新成果更多地應用于PLC的設計和制造上。新產品運算速度更快、存儲容量更大、智能性更強;從產品的配套性上看,產品的品種更豐富、規格更齊全,完美的人機界面、完備的通信設備更好地適應了各種工業控制場合的需求;從市場上看,已經出現了少數幾個品牌壟斷國際市場的局面,出現了國際通用的編程語言;從網絡的發展情況來看,PLC和其它工業控制計算機組網構成大型的控制系統是PLC技術的發展方向。總的歸納起來,國外PLC技術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產品規模向大、小兩個方向發展。大型PLC I/O點數達14336點、32位為微處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儲器、掃描速度高速化;小型PLC已由整體結構向小型模塊化結構發展,增加了配置的靈活性,降低了成本。
目前,世界上有PLC企業200多家,各種型號產品幾千種。PLC產品按地域可分成三個流派——美國、歐洲、日本。美國是PLC生產大國,有100多家PLC企業,**的有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歐洲的主要**廠商有:德國的西門子、法國的施耐德電氣;日本的小型PLC*具特色,在小型機領域中頗具盛名,主要**廠商有三菱電機自動化、歐姆龍等。還有韓國的LG等一些公司也生產PLC產品,但規模相對較小。
3 國內PLC研發生產歷史及目前狀況
3.1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PLC研發狀況
我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研制PLC。在當時機械工業部的組織下,一些科研院所和工廠投入到該領域的研究生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80年代初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研制出第一代國產PLC-一位機,80年代中后期開始研發的中小型PLC產品,512點的MPC-20,1024點的DJK-S-480等相繼問世并成功應用于實際工程中。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所研制的TCMS -300/D、四川儀表十五廠生產的TR-30,廣州南洋電器廠生產的NK-40,杭州機床電器廠生產的DKK、D系列,蘇州電子計算機廠生產的YZ -PC05、YZ -PCI、YZPCool A等均達到一定批量。進入90年代中期,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開始研制大型PLC系統MPC-85,處于國內領先地位[3]。在“八五”、“九五”期間,當時的機械工業部還組織上海儀表所、重慶儀表所、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冶金部自動化所、重慶儀表廠、天津儀表廠和西安儀表廠等單位聯合開發生產集散控制系統DJK-7500并小量投入工程應用當中。當時我們總體上技術落后國外相同產品,一些科研院所在一直跟蹤國外技術并不斷進行自主研發,一些儀表廠也進行小批量生產。
、PLC及開關電源的品牌制造商之一。麥格米特致力于電力電子技術及相關控制技術平臺的建立,為客戶提供核心部件及解決方案。產品主要包括:電機驅動變頻器、PLC、客戶訂制電源及電池智能包等。麥格米特的PLC技術研發以小型為主,并且已經開始逐步向中、大型PLC發江西西門子模塊總代理商展。
(3)無錫信捷
無錫市信捷科技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自動化產品開發與應用的高新科技企業。產品主要包括:HMI、PLC、運動控制、伺服等簡便易用的自動化產品,服務于各種自動化領域,包括紡織機械、動力設備、煤礦設施、中央空調、環保工程等控制領域,產品行銷全國20多個主要省市,并出口到除美國、日本外的國際市場,在德國擁有分公司,在東南亞、俄羅斯、東歐都有代理商。
(4)蘇州漢達工業自動化
蘇州市漢達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于研發、生產各種自動化控制器的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漢達PLC產品包括:40點、80點、120點,*新產品240點PLC,年產在幾百萬臺左右,漢達PLC目前在****上的總量有2萬臺左右。
(5)杭州新箭
杭州新箭電子有限公司是由國內*早研制生產PLC的廠家之一,由杭州機床電器廠可編程控制器分廠經股份制改制組建而成,公司主要研發專用PLC產品,包括控制器的核心技術,*新研制出低成本的D20P系列及D100P系列微型控制器,去年PLC總產值1000萬左右。杭州新箭堅持走自主開發的國產化道路,提升原來產品的功能,對原有DKK系列PLC產品從軟件到硬件都作了較大的改進和發展,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D100系列小型模塊化PLC。
(6)和利時
和利時公司是從事自主開發、制造各種控制系統與平臺,并為各行業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的自動化高科技企業,擁有過程自動化、軌道交通自動化、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工廠自動化即控制與驅動、信息化等業務單元。作為國內第一批推進PLC國產化的企業,其在2004年成功發布小型PLC,兩年后推出國內第一款大型PLC,屢屢刷新國產PLC在市場上的記錄。之后,其穩步前行,在PLC研發上持續投入,技術上日臻完善,打造了國內**的PLC產品,不僅在中國市場與國際自動化巨頭同臺競技,在海外市場也嶄露頭角。
技術等方面都無法與國外的品牌廠商競爭,卻積累了相應的開發、生產、應用的經驗,并在一些行業的細分市場和專業市場得到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江西西門子模塊總代理商尤其是在一些小型PLC市場方面顯示出較好的市場前景,部分產品也隨裝備配套出口到國外市場。
國內部分高校和學會、協會也注重了PLC應用人才和培養,相關的PLC應用教材和比賽也使PLC應用得到普及,掌握PLC的應用技術成為了自動化專業相關人員進入該領域的必備技能,促進了PLC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4.2 劣勢分析
中國研發生產PLC的企業規模小、產品分散、競爭力弱。中國PLC的市場需求大,增長迅速。但國產PLC的市場份額少,總共占全國市場的大約5%,2億元人民幣左右的市場份額卻分散在20多家的中國PLC廠家,上百種的PLC產品。為了生存,國產PLC企業的產品大都面向專用的細分市場,在PLC的通用特性和擴大市場應用方面競爭力弱,沒有形成產業。國產PLC技術水平偏低,與國外品牌廠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在系統軟件、編程語言、解決方案、安全及可靠性技術方面差距更大。
有關部門沒有把PLC當作自動化的重點領域來發展。在近期的每個“五年”計劃中,只對部分細分市場和專業控制裝備進行了項目投入,而對量大面廣、支撐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發展的PLC技術沒有進行支持,使國內PLC的技術沒有得到發展。目前,國產PLC企業大都是靠市場滾動的自發形式,沒有形成在國家項目支持的跨越式發展,由于市場的波動很大,再加上國外品牌PLC企業的有針對性戰略布局和價格優勢,國產PLC企業很難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