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ZXDU48 H001室內壁掛電源柜48V60A帶電池倉直流功率3.2KWZXDU48 H001系統采用一體化機柜,可內置一組蓄電池,集交流配電,直流配電,整流,監控和蓄電池于一體。
該系統可壁掛安裝于狹窄的安裝地點,為負載提供穩定可靠的-48V直流供電,并節省安裝空間。
系統采用前接線,前維護設計,并提供RS232,干接點等聯接監控方式,便于使用及維護管理。
直流配電:6路直流負載輸出,具備電池下電和負載下電功能。
內置空間:能放入一組38AH/12V*4電池.。
整機尺寸:700mm*550mm*300mm(H*W*D) 整機重量:32kg(不整流器,蓄電池,CSU) 用戶體驗 壁掛式電源,滿容量90A 液晶**尺寸,節省占地空間和機房租金費用 一結構平臺,模塊化設計,靈活選配,平滑擴容,較大90A 第五代電源,輸出效率高達96% 前接線,前維護,便于安裝及維護 可內置1組38Ah鉛酸電池,電池艙獨立風道設計,安全性能升級 應用領域 通信基礎站 微波,傳輸,地面**站 室內覆蓋站點 其他需要直流-48V的室內壁掛式應用領域 中興通信電源ZXDU48 H001壁掛式開關電源柜 室外邊際網覆蓋采用的是室外中小容量的電源供電,可以將嵌入式BBU嵌入到室外電源的預留空間中,也可以將傳輸設備嵌入到室外電源的預留空間,一個室外電源柜加上室外射頻拉遠RRU設備就可以組成室外邊際網基礎站,無需機房。
室外電源既給嵌入式BBU及傳輸設備供電,又給室外射頻拉遠RRU供電。
如中興通訊電源產品ZXDU58 W121,ZXDU68 W151/W201等。
在RRU和BBU距離很遠時,不適合直流拉遠,可以選擇就近在RRU的位置增加小容量的室外電源給RRU供電。
如中興通訊電源產品ZXDU58 W600,ZXDU58 W121等。
這種情況下一般有多個 RRU 設備,可根據 RRU 的數量及功耗選擇電源產品。
室內覆蓋場景按照設備的供電制式可以分為交流供電和直流供電,按照供電方式可以分為集中供電,分散供電,綜合供電。
本文以直流供電為例說明室內覆蓋的供電解決方案,交流供電只需要把直流電源更改為 UPS 即可。
(1)集中式供電解決方案 集中式供電解決方案采用一套電源系統,如中興通訊ZXDU58/68系列室內電源產品,既給BBU供電,通過拉遠的方式對遠端RRU供電。
集中式供電方案的優點是電源集中,便于維護,節省設備投資,缺點是拉遠距離有一定的限制,線路損耗比較大。
(2)分散式供電解決方案 分散式供電解決方案是采用多套電源系統分別給BBU和RRU就近供電,如中興通訊電源產品ZXDU58 H900,ZXDU58 B900/B121,ZXDU58 S/T301等,分散式供電解決方案的優點是就近供電,線路損耗小,供電分散,供電風險小;其缺點是電源系統多,投資大,設備分散,維護難度大。
(3)綜合供電解決方案 實際場景中可以采取集中供電和分散供電相結合的綜合供電方式,如針對一棟幾十層高樓的室內覆蓋,靠近BBU的RRU和BBU使用同一套電源,針對遠離BBU的RRU,可以在樓的中部集中1~2套壁掛式電源,就近拉遠供電。
這種方式折中了集中供電和分散供電的不足,部分解決了拉遠距離的問題。
中興ZXDU48 H001室內壁掛電源柜48V60A帶電池倉直流功率3.2KW是一款高品質的電源柜產品,能夠提供電力支持,適用于各種室內環境,可以滿足各種企業、機構以及個人的需求。
該產品采用了先進的直流技術,具有高效能、高效率、高度穩定、高精度、低噪音等特點,為廣大用戶提供快速可靠的電力支持,能夠有效地保證各類設備的安全運行,提高設備的效率。
中興ZXDU48 H001室內壁掛電源柜48V60A帶電池倉直流功率3.2KW的主要特點包括:一、采用數字控制的技術,使電流輸出更為**和穩定,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產品外觀美觀,設計精致,外殼采用高品質的材料,具有抗腐蝕性和耐久性。
三、產品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采用了多重保護措施,如過載保護、過電流保護、短路保護、欠壓保護、超溫保護等等,能夠有效地保護設備安全。
四、產品的功率可達3.2KW,足以滿足各種設備的需求,為設備提供充足的電力支持,穩定可靠,能夠提高設備運行的效率。
五、產品可升級,如需更高的功率可以加裝電源柜,也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定制。
六、該電源柜帶電池倉,能夠為用戶提供長時間的備用電源,有效保證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持續性。
七、使用方便,安裝簡單,適用于各種室內環境,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中興ZXDU48 H001室內壁掛電源柜48V60A帶電池倉直流功率3.2KW是一款高品質、高性能的電源柜產品,能夠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
采用先進的直流技術,具有高效能、高效率、高度穩定、高精度、低噪音等特點,為用戶提供快速可靠的電力支持。
主要特點包括數字控制技術、外形美觀、安全保障、高功率、可升級、帶電池倉等。
該產品使用方便,安裝簡單,適用于各種室內環境,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濟南市,別稱泉城,山東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 [102] 、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 [1] 。
截至2021年,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總面積10244.45平方千米 [95] ,常住人口933.6萬人,城鎮人口692.8萬人,城鎮化率74.2% [172] 。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位于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190] 。
濟南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濟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3] 、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2] 。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天下第一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于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游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成功舉辦過亞洲杯、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盛會。
2022年,濟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12027.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
歷史沿革編輯 播報泉城濟南泉城濟南(22張)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于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于隋代,為山東第一大佛)。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
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8] 。
舜(約前22世紀)曾“漁于雷澤,躬耕于歷山”。
歷山即濟南市歷下區南部的千佛山。
市內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
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
在城子崖一帶,建立了譚國。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濼(luò)”字即代表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9] 。
西周建國后,行分封制,濟南地區屬齊國。
此時,譚國仍繼續存在。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收有譚國一位大夫所作的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分封制開始解體,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濟南屬齊國,濟南為齊國之濼邑。
隨后,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其時**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南部馬鞍山一帶。
園林濟南秦朝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建立郡縣制,濟南屬于濟北郡,稱歷下邑。
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
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
濟南郡治設于東平陵(今章丘區平陵城)。
西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濟南郡置濟南國,轄境約當今山東省濟南歷下區、市中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縣以及濱州市鄒平縣等市縣。
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濟南王劉辟光謀反被誅,國除為郡。
西晉永嘉中,移治歷城縣(今濟南市區)。
東漢,為濟南國。
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
魏晉南北朝時期,濟南多處于戰亂之中。
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
自此,歷城便成為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
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于濟南郡僑治冀州,北魏皇興元年(467年)復名齊郡。
隋朝開皇三年廢郡,改濟南郡為齊州,轄歷城等10縣,治所仍在歷城。
大業初復置齊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齊郡為齊州,次年置總管府。
貞觀元年(627年)撤總管府,貞觀七年又置總督府。
天寶年間先后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齊州。
宋代至道三年(997年),分中國為15路,濟南屬京東路,為齊州(《宋史》)。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禹城、章丘、長清、臨邑5縣,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始。
被稱為“文學之國”(濟南二安)、“富饒之地”,為中國賦稅*多的地區之一。
金仍置濟南府,屬山東東路,領歷城、臨邑、齊河、章丘、禹城、長清、濟陽7縣。
此時,在城北開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濟南成為重要的鹽運集散地,對后世本地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元初改為濟南路,屬元王朝的“腹里”地區,直隸于中書省,領歷城、章丘、鄒平、濟陽4縣及棣、濱2州,棣州治厭次(今惠民縣),轄厭次、商河、陽信、無棣4縣;濱州治渤海(今濱州市),轄渤海、利津、沾化3縣。
金元之際,濟南仍是文化繁榮之鄉。
文學家元好問曾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
明初仍為濟南府,屬山東布政使司(簡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濟南,濟南遂成為山東首府,是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駐地。
泉城廣場泉城廣場(19張)清仍置濟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由濟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濱州3州升為直隸州,新泰、萊蕪、長清,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沾化、蒲臺10縣分屬3州。
光緒年間,濟南府仍轄有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陵縣、德平、平原15個縣及德州。
明清以來,濟南府一直為山東的治所所在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涌入中國,宰割掠奪,濟南亦未幸免。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
城市區域隨之擴大,工商各業有長足發展。
清宣統三年(1911年)末,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
中華民國成立后,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濟南道。
民國十年(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
濟南綠地中心濟南綠地中心(2張)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出兵濟南 [10] ,在濟南制造了五三慘案,屠殺濟南人民1.2萬。
每年這一天,濟南在濟南市范圍內,包括各區縣,都要拉響防空警報,以示紀念。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占濟南后,劃為11個區,稱城內東區、城內西區、城外東區、城外西區、商埠東區、商埠西區、商埠中區、東鄉區、南鄉區、西鄉區、北鄉區。
中國共產黨領導山東人民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不斷打擊敵人,發展壯大自己,進行民族革命戰爭,濟南在山東軍區領導之下。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為11個區,總面積177.62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何思源秘密入魯,并在9月1日到達濟南。
何思源到達濟南后,先是把遠在阜陽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機關遷回濟南,接收了山東的日偽政權。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
1949年5月,改為濟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共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濟南軍區和山東省軍區機關、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均設駐于濟南,濟南繼續保持著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地位。
1991年,設立***濟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4年2月,濟南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6年2月,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濟南軍區番號被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濟南 [11] 。
2021年4月,國務院原則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式獲國務院批復設立,按規定賦予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部分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92-93] 。
2021年9月14日,《差異化培育提升不同類型城市發展新動能》提出將濟南打造成為高能級的國家中心城市 [101] 。
2021年2月,濟南市十四個五年規劃: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94] ;同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同意,《山東省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印發,濟南市成為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點城市 [111] 。
行政區劃編輯 播報區劃沿革泉城濟南(27張)1949年5月,濟南市下轄第一至第十一共11個區。
1950年,濟南市下轄區改為市區6個、郊區5個。
1951年4月17日,撤銷直屬鄉,設立郊六區。
1954年合并調整為市、郊各5區。
1987年4月11日,撤銷濟南市郊區、歷城縣,設立濟南市歷城區,以原歷城縣的行政區域和原郊區的洪家樓鎮、華山鎮、王舍人鎮為歷城區的行政區域。
將原郊區的北園鎮劃歸天橋區。
2001年6月26日,撤消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轄長清、平安店、歸德、孝里、馬山、五峰山、萬德、張夏、崮山9鎮和雙泉、武家莊2鄉、613個行政村。
2016年12月22日,撤銷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以原章丘市的行政區劃為濟南市章丘區的行政區域 [12-13] 。
2018年6月19日,撤銷濟陽縣,設立濟南市濟陽區,以原濟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濟陽區的行政區域 [14] 。
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15] 。
區劃詳情 濟南市地圖濟南市地圖截至2021年,濟南市下轄10個市轄區、2個縣 [16] ,濟南市人民政府駐歷下區龍鼎大道1號。
位置境域濟南市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交界 [19] ,總面積10244.45平方千米 [95] 。
地理位置介于北緯36°01′至 37°32′、東經116°11′至117°44′之間,面積10244平方千米 [120] 。
? 2023 Baidu - GS(2021)6026號 - 甲測資字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百度智圖濟南市地形地貌濟南地形濟南市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依次為低山丘陵、山前傾斜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
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
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
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
*高海拔1108.4米,*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地質濟南之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
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巖,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
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巖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巖漿巖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墻,將水脈阻斷攔蓄。
*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現了天然涌泉。
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氣候春色濟南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于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120] 。
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氣溫13.6℃ [120] ,無霜期235天 [104] ,氣溫*高42.5℃(1955年7月24日),*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
*高月均溫27.2℃(7月),*低月均溫-3.2℃(1月)。
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米。
年日照時數2616.8小時 [17] [105] [120] 。
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被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較少,多偏北風。
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
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濟南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冷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
濟南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短,都不足兩個月。
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回流聚集不宜擴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17] 。
月份2全年平均氣溫(攝氏度)-3.20.36.5.226.2213.8降水量(mm)9水文濟南泉水濟南泉水(5張)濟南別稱泉城,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范池泉群**泉群。
以上**泉群均屬“濟南泉群”。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20] 。
濟南老城的泉水分布*為密集,**泉群中,僅有老城就占有4個,基本上是現今游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20] 。
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大汶河三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繡江河、巨野河、大汶河等河流。
湖泊有歷下區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區的百脈泉、眼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20] 濟南大明湖自然資源編輯 播報水資源濟南·黃河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濟南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濟南素以泉水眾多而聞名,據統計有四大泉域,**泉群,“七十二名泉”,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也被譽為“泉都”。
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形態各異。
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風光。
礦產資源濟南礦產資源豐富,粘土、石灰巖、白云巖,特別是石灰巖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
“濟南青”輝長巖和“柳埠紅”花崗巖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南的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鉆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資源豐富。
林木資源林木資源主要有喬木、灌木兩大類60多科300多種。
當地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大棗等,并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藥材。
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
濟南黃昏景色人口編輯 播報截至2021年末,濟南市常住人口933.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0%。
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2.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4.2%,比上年末提高0.75個百分點。
戶籍人口816.6萬人,增長1.2%。
全年申報出生率為8.2‰,申報死亡率為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