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兩層、中間兩層和*"/>
品牌: | 住建檢測 |
服務項目: | 學校、幼兒園安全檢測抗震檢測 |
檢測時間: | 10-15個工作日 |
單價: | 2.00元/平方米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廣東 深圳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1-23 20:18 |
最后更新: | 2023-11-23 20:18 |
瀏覽次數: | 125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通州市教育機構房屋安全檢測流程
每層均設有高240 mm圈梁,基礎為毛石混凝土條形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底部兩層、中間兩層和**部兩層墻體分別采用M10、M7. 5和M5混合砂漿砌筑,各層均采用MU10實心標磚,墻厚均為240 mm。原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 10 g)。
2震害
經過現場仔細檢查,現有結構布置情況、墻體位置尺寸等信息均與原圖紙所示情況吻合。震后地基基礎狀況良好,樓板狀況良好,無預制板掉落及斷裂現象,震害主要表現在墻體裂縫方面(如圖2所示)。房屋根部踢腳線處出現貫通多道墻體的水平通長裂縫;外縱墻諸多窗下墻均發生交叉開裂破壞,且呈現出由下至上逐漸減輕的趨勢;為數不少的內縱墻出現嚴重剪切破壞,部分承重橫墻出現較長的斜裂縫;樓梯間墻、構造柱破壞嚴重。根據現場震害調查結果,結合對設計圖紙的研究,可以判定該工程主要問題是墻體承載能力的降低。砌筑砂漿強度退化明顯,嚴重威脅到整個結構的性
3鑒定方法
3. 1危險房屋鑒定
2008年5月17日,本公司抗震救災和應急評估*組前往災區**,展開綿竹市震損房屋震后危險房屋應急評估工作。對于此工程,詳細檢查了地基基礎、樓板、墻體等重要構件和整棟房屋的受損狀況。依據《危險房屋鑒定標準》[ 2 ] ,應急評估為嚴重破壞(D級)。此階段的評估主要是為受震害建筑排危與評級,由有關*和技術人員依據現場房屋受震害狀況,對照標準并結合經驗進行震后初步判定,暫未涉及深入的檢測工作。
3. 2抗震鑒定
2008年7月,筆者所在課題組對此工程進行了抗震鑒定,依據建筑物的建造年代及相應的抗震規范,采用不同的抗震鑒定方法予以鑒定核算。本工程于1992年7月以后設計建造,依據《四川省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規程》,應參考89系列抗震規范進行結構抗震承載力核算,并宜結合95系列抗震鑒定標準計算出的綜合抗震能力指數進行驗證。依據建筑抗震鑒定和加固設計軟件( JDJG) ,對此工程進行抗震計算。
(1) 89系列規范抗震承載力核算
考慮構造柱參與工作后墻體抗震承載力驗算結果理論上應滿足下式
γEhVi < fVE [Anm +ηc EcAc /E ] /γRE (1)
式中,Anm、Ac分別為墻體水平截面面積和構造柱總面積,ηc、γRE分別為構造柱參與系數和抗震承載力調整系
數,抗震驗算結果(底層)如圖3所示。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底層多處墻體抗力與效應之比小于1,縱墻破壞程度較橫墻嚴重,可以判定其抗震承載力不滿足要求。
(2) 95系列抗震鑒定驗算
在89系列規范抗震承載力核算結果的基礎上,結合95系列抗震鑒定標準[ 4 ]對此工程進行分級抗震鑒定。考慮到震后該建筑結構在結構體系、整體性連接磚砌體材料強度等級等諸多方面已不滿足**級鑒定的要求,加之實際砂漿強度遠不及設計之初的強度,應直接進行*二級鑒定。本文主要依據鑒定標準中*二級鑒定方法計算縱橫兩個方向的樓層平均抗震能力指數βi和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βc i。
βi= Ai /Abiζo iλ (2)
βci =ψ1ψ2βi (3)
式中,ζo i為*i樓層的縱向或橫向抗震墻的基準面積率,λ為烈度影響系數,依據該地區調整后的抗震設防烈度7度(0. 15 g)插值取為1. 25,ψ1、ψ2分別為體系影響系數和局部影響系數,依據《鑒定規范》[4 ] 5. 3. 3確定。由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底層縱橫兩個方向的抗震能力指數均小于1. 0,且縱墻的抗震能力嚴重不滿足要求,與依據89系列規范抗震承載力核算的結果基本一致,其他各層亦呈現出相同的破壞規律
3. 3安全性鑒定
民用建筑安全性鑒定評級,應根據其地基基礎、上部承重結構和圍護結構等的安全性等級,以及與整幢建筑有關的其他安全問題進行評定。本文依據《民用建筑性鑒定標準》[ 6 ] 3. 1. 1條和現場結構構件受損狀況檢查結果對本工程進行安全性鑒定。該工程上部結構傾斜測量值在規范容許范圍內,未發現因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或變形,地基基礎單元安全性等級可評定為Bu級;結構選型、傳力路線設計正確,建筑結構構造措施如構造柱設置,圈梁布置均符合鑒定規范要求,構造措施基本完好,結構體系及構造措施項目安全性等級可評定為Bu級;混凝土構造柱、樓板構件承載力基本滿足安全使用要求,但墻體因砂漿強度過低,導致墻體承載力嚴重不滿足要求,結構構件承載力項目安全性等級可評定為Du級;圍護結構構件承載力、圍護結構構造措施等均滿足規范要求,圍護結構單元安全性等級可評定為Bu級。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該建筑上部承重結構單元等級評為Du級,地基基礎單元和圍護結構單元安全性等級均評為Bu級,整體結構的安全性等級可評定為Dsu級。即結構安全性已受到顯著影響,禁止繼續使用。
1)框架結構允許設置個別抗震墻;剪力墻結構也允許設置個別框架柱。不能看到結構布置里面有墻有柱就認定是框剪結構。判別的標準和依據是:框架柱承擔的剪力是否小于總剪力值的20%。也不要機械地、想當然地看到有砼墻就是剪力墻(抗震墻),看到砼柱就是框架柱(有些同志在現場區分不了框架柱、構造柱、一般受力柱)
2)對排架與框架,門式剛架與鋼排架,對結構冗余度進行分析,確定是否**靜定。如單跨框架、單向框架均不利于抗震。
3)節點是否剛接或鉸接,要結合線剛度比值、構造狀況(錨固與相互約束情況)進行判斷。
2、如何從結構贅余度角度評判結構的抗震性能?
抗震結構應該有多道抗震防線。對結構體系而言,贅余度要求就是要求結構具備多道抗震防線,有時候強震余震強且多,在地震的持續作用下,**道防線遭到破環,*二道、*三道防線就會接替抵抗地震作用,以避免強震導致建筑物倒塌。
對結構體系進行檢查和鑒定分析時,須結合設計施工及使用管理資料進行概念判斷。冗余度的概念與結構體系性密切相關,在結構分析中要充分重視。